在中船澄西高級技工學校的智能制造實訓中心,00后學員周佳豪熟練操作工業機器人完成編程任務。“等我結業考試通過,馬上就能拿下高級工證書,中船澄西已經給我發了offer!”他的故事,正是江陰市“技能+就業”直通模式的生動縮影。
作為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縣域經濟前列的“制造業強市”,江陰正以“匠心力”破題技能人才供給側改革:2024年,全市開展補貼性培訓1.2萬人次,創業培訓3000人,新增技能等級認定企業56家,更以“實境課堂”“共富計劃”等特色實踐,探索出一條縣域技能人才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。
“技能+就業”直通車:從實訓車間到產業一線
走進中船澄西的焊接實訓基地,火花飛濺中,學員們在國家級技能大師指導下演練船舶焊接技術,學員們實訓所用的就是學校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原料加工產品。這種“車間即課堂、作品即產品”的模式,已成為江陰校企合作的標配。
“我們與‘345’產業集群中的198家企業建立‘培訓認證就業’閉環。”江陰市人社局職業培訓負責人花曉艷介紹,通過“訂單班”“新型學徒制”,僅中船澄西高級技工學校、江陰市高級技工學校兩家技工院校,就向全市輸送技能人才超2000人,其中85%進入新能源、高端裝備等戰略新興領域。2024年,全市通過職業技能競賽直接獲證就業者達2000余人,實現“以賽促訓、以訓促崗”。
“人才課堂”打破邊界:讓工匠精神可觸可感
“原來數控精度能達到頭發絲的1/20!”在“大國工匠走進江陰”實境課堂上,華為智能制造專家顧廷權的演示引發學生陣陣驚嘆。這場集結15位國家級工匠的“技術巡禮”,通過“演示+研討+實操”三維教學,已覆蓋全市3所公立職校3000余名師生。江陰市人社局還聘請大國工匠李萬君、張翼飛擔任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和技術指導專家。
江陰的創新遠不止于此:
“技能夜校”進園區:開設“匠心筑夢 點亮未來”澄才課堂,針對在職人員推出工業機器人、短視頻制作等“8小時外”課程;
“跨域共富計劃”:與新疆霍城縣、江蘇灌云縣共建培訓基地,輸出“江陰標準”,幫助兩地培養競賽金獎選手。
創業培訓“新形態”:從抖音卷王到海歸創客
在江陰創業大學的“抖音精英班”里,中小企業主們正熱烈討論短視頻運營策略。2025年創業大學研發符合市場緊缺型課程,推出短視頻、直播、AI類課程。這種“行業熱點+創業實訓”的3+X課程體系,半年來已孵化出37個本土網紅品牌。
“SYB培訓讓我少走了三年彎路!”海歸創客顧云之的跨境電商項目,得益于創業導師“一對一”跟蹤輔導,半年內營業額突破百萬。2024年,江陰創業培訓講師斬獲省課程教學設計一等獎、全國教學案例三等獎等6項大獎,更以“巾幗班”“青創營”等定制化服務,培育出192個初創企業。
政策賦能:構建縣域技能生態“樣板間”
翻開《江陰職業培訓工作指南》,從補貼申領到質量監管,20項標準化流程清晰明了。該市創新“三方聯查+影像溯源”機制,對培訓全程數字化留痕,確保每筆補貼“精準滴灌”。
“技能人才是支撐縣域轉型的核心變量。”江陰市人社局主要領導表示。隨著“數改智改”專項培訓、第十二屆職業技能大賽等舉措落地,江陰正朝著“技能人才總量突破40萬,高技能人才占比35%”的目標加速邁進,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勁的“匠造引擎”。
從“大國工匠課堂”的沉浸式育人,到“技能夜校”的柔性供給,江陰以“小切口”破解了縣域技能人才培養的共性難題。這座以“人心齊、民性剛”著稱的城市,正在用“匠心力”書寫新時代的“技能答卷”。
![]() |
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版權所有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
蘇ICP備05002806號
|
![]() |
![]() ![]() |